纪红建做客湖南女子学院开讲“人生两本书”
日期:2025-04-10 14:45:11  打印本文






   

本网讯文学与传播学院 陈鸿艳4月9日下午,文学与传播学院特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来校开展主题讲座“人生两本书: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长沙市文联副主席邓文娟,天心区文联主席廖道荣,天心区委宣传部文化文艺科科长、区文联秘书长代嫣云,天心区作协主席简媛、秘书长刘勇,文传院教师学生代表等出席活动。讲座由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曙主持。

活动伊始,王曙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以及各位代表嘉宾。邓文娟讲话表示,文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希望此次讲座能激发学子们的文学热情为文学创作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纪红建以《游学•1917》的创作历程为切入点,生动诠释了“两本书”的深刻内涵为还原毛泽东与萧子升1917年湖南农村游学历史,他遍访档案馆、地方志,重走游学足迹,他强调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但文学性并非生硬的史料堆砌,而是通过细腻的场景复现、精准的细节捕捉。以毛泽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智慧为引,阐释有字之书是知识的积淀,无字之书是生活的淬炼,教会我们改造世界的方法。

互动环节中,面对学生关于创作技巧的提问,纪红建提出“质朴语言承载深刻思辨”的原则,主张以细节重构时代精神;针对历史认知的困惑,他鼓励学子“以行走激活史料”,在田野调查中培养历史洞见。

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特色学科第二方向带头人邹远志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专业更需坚守人文内核,他勉励学子在"两本书"的哲学中厚植家国情怀,成长为兼具思辨力与行动力的复合型人才。此次讲座作为学院新文科建设实践,通过引入名家资源深化立德树人,为文学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探索新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构建“文学+实践”育人体系,助力湖湘文化事业传承发展。


    (图:刘馨茹    责任审核人:李迪 刘琼 tsssfcld202504150831




收藏本页